多重調控的重壓之下,房地產市場已步入“青銅時代”。盡管如此,隨著“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一聲令下,超4萬億規模的租房市場迎來了它的春天。面對“冰火兩重天”的樓市現狀,傳統房企忙著轉型,在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等方面得到迅猛發展的電商巨頭阿里、京東卻正式宣布進軍房地產。
本已“危機四伏”的老牌房產電商,在面臨京東正式走向房地產電商的創新之路上,是墨守成規還是借鑒效仿?由于房地產有不同于其他行業的“實物”屬性,線下也是房企和房產中介的制勝關鍵。
分切萬億租賃住房這塊大蛋糕,電商的租房模式能分到多少?盡管阿里已率先在8城試點推出“信用租房”,但多數房產中介的態度依然樂觀。
當前,房地產市場面臨調控重壓,有的房企“變賣”資產轉型輕資產,有的則把目光瞄向海外,試圖在全球進行資源配置。有不看好的,自然也有看好的。今年8月,阿里巴巴與杭州市政府簽訂協議,共同打造全國首個“智慧住房租賃平臺”。而京東也緊隨其后,于10月中標北京租房監管平臺項目,并在其電商平臺“賣房”。
梳理發現,阿里、京東其實早在數年前就已在房地產領域有過試水。但在當前樓市調控升級之下,兩大電商巨頭不謀而合相繼“觸”房,加速布局房地產市場,是來攪局?亦或是創新?
阿里、京東紛紛“觸”房
盡管調控重壓下的樓市已進入“青銅時代”,但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住房租賃市場卻迎來紅利,兩大電商巨頭順應形勢先后切入住房租賃領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后發現,阿里、京東兩大巨頭在切入住房租賃市場前,就已通過布局產業地產、商業地產等方式,涉足房地產市場。
如阿里,2014年8月,淘寶攜手萬科,宣稱“淘寶用戶全年花了多少錢,就可在萬科全國12個城市23個樓盤直接沖抵購房款,最高可抵扣200萬元”;2017年4月,阿里宣布在北京市延慶區打造總占地18萬平方米的天貓小鎮,此舉也一度被外界解讀為阿里進軍商業地產;2017年8月,阿里與杭州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打造全國首個“智慧住房租賃平臺”;2017年10月,旗下支付寶宣布在北京、上海等8座城市推廣信用租房,免押金、租金月付的口號引起市場不小震動。
如京東,2014年“雙11”期間,聯手遠洋集團首次嘗試互聯網營銷;2015年6月,聯手萬科等43家開發商推出千套特價房;2017年8月,以38.9億元拿下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一商業用地;同年9月又與東莞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投資300億元建設人工智能產業新城。而截至2016年底,京東已在全國15個城市拿下近6000畝土地。
近日,京東又加速了其在房地產業務上的布局。先是于9月成立房產事業部,后又于10月公布房地產戰略,宣稱要在5年內成流量、線上交易量“雙料冠軍”。
“阿里、京東各自電商平臺每天數億人次的流量,這是任何一家房企都不會忽視的資源?!币拙友芯吭貉芯繂T賴勤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特別是在當前一些城市樓市成交低迷的情況下,通過阿里、京東流量的導入,線上線下結合,既能幫助開發商以更高效、低成本的方式定向獲得目標客戶資源,還能幫助購房者更便捷地獲取房源信息,而阿里、京東還能實現流量變現,這是一種三贏的局面?!?/span>
電商巨頭的流量變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京東商城APP上發現,其房產頻道提供“普通住宅”“別墅”“商業辦公”3類產品,提供全國22個城市的房屋購買等服務。而京東方面透露,目前其房產頻道已有82家開發商和35家服務商入駐,涉及項目2027個。
而阿里旗下的支付寶則主要提供租房業務,目前該業務覆蓋全國8個城市,提供“整租”“合租”“免押金”服務。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在阿里旗下淘寶網上還有一個名為“極有家”的家裝O2O平臺,該平臺不僅提供“裝修”“居家”等產品,還覆蓋了全國97個城市的樓盤。
其實,從京東、阿里目前提供的房地產業務來看,不管是賣房,還是租房,都與傳統開發商或房產中介的模式有著明顯區別。
“阿里、京東目前做的更像是在開發商和購房者、房東和租客之間搭建一個平臺,可以讓雙方更高效、快捷地對接,并輔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極大地減少各方的時間等成本?!辟嚽诟嬖V《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阿里巴巴于8月17日發布的2018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中國零售平臺上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4.66億,移動月度活躍用戶更高達5.29億。而京東于8月14日發布的201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也顯示,其過去12個月活躍用戶數為2.583億。
“每年新房市場十幾萬億的交易額,電商平臺最大的資源就是流量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等數據。電商平臺如果能從新房市場分杯羹,在資本市場又是一個很好地將流量變現的"故事"了?!辟嚽谡f。
創新還是攪局?
阿里、京東這些電商巨頭布局房地產業務,是創新?還是攪局?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均表示,阿里、京東更多還是以“新零售”或“無界零售”的思維,依托自身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特別是在流量導入等方面的優勢,在開發商和購房者間搭建某種溝通的“平臺”,并將電商平臺的流量導入到地產板塊。阿里、京東并不會與開發商在傳統開發領域產生業務競爭。
中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助理李學鋒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像阿里巴巴這樣有巨大平臺和海量數據的互聯網巨頭,其介入住房租賃市場是有天然優勢的。但如果產品和服務做不好,附加值做不上去,很有可能剛開始熱鬧,但到最后平臺流量很難導入到地產業務板塊,難以形成有效需求。
而京東房產業務相關負責人在房地產業務上線發布會上也明確表示,其房地產業務不會涉及房地產開發,主要扮演服務商與平臺商的角色,即在線上吸引開發商入駐京東平臺進行售房。而京東此前搭建的家裝等資源,也可直接嫁接到房地產業務中,形成賣房到裝修的全鏈條。
上述業內人士也認為,房地產交易大額、低頻的特點,決定了電商僅能實現“線上拓客和下定”的功能,購房流程依然只能通過線下解決。大額交易一直都是電商難以突破的瓶頸,目前來看,房產電商只能起到“線上引流、線下導流”的作用。
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和調控重壓之下,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在房地產領域的探索,又會給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帶來什么影響?會不會重新定義房地產市場現有的“游戲規則”?顯然這些都應該引起房地產從業者的關注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