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中國互聯網產業迅速迭代進化,BAT等行業巨頭風頭無兩。當消費互聯網領域顛覆式創新的天花板日漸顯現后,下一個產業級市場又將在哪里?從近日在北京召開的2017第二屆中國B2B峰會暨首屆中國B2B博覽會上可以看到,產業互聯網似乎已經開啟蓬勃發展的新風口。
2014年交易額180萬元,2015年5.65億元,2016年137.3億元,年增長率達2300%的產業互聯網平臺思貝克無疑具有極強的行業代表性,這也使得其成為“2017年中國B2B企業百強”榜單中的一大亮點。
業內人士表示,產業互聯網的強勁增長,一方面源于B2B產業蟄伏多年后的大爆發,另一方面則得益于國務院“互聯網+”等政策的不斷細化落實。IDG資本創始合伙人熊曉鴿就曾公開表示:下一個BAT很可能出現在B2B領域。
在深圳思貝克集團董事長鐘天然看來,目前C端互聯網用戶已經十分成熟,互聯網提升效率和抵消信息不對稱的作用越發明顯。但B端工業品交易依舊沿用傳統的代理體系,工業部件生產出來后要經過層層代理,鏈條冗長,信息極度不對稱?!斑@必定是互聯網要顛覆的領域,包括工業品電商在內的B端互聯網正迎來春天。”
記者注意到,此次上榜百強企業的B2B電商企業數量為6家,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568.11億元,同比增長達79.6%。業內人士預計,工業品交易至少有20萬億元的市場規模,市場前景廣闊,而目前還沒有B2B巨頭產生。
事實上,在B2B工業品交易領域,思貝克的上線時間不算太早,大部分同類平臺也都是在2012年到2015年期間崛起,但某些平臺卻沒有在“互聯網+”政策的大風下“飛”起來。原因何在?鐘天然認為,平臺管理層的金融思維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
據了解,最原始的B2B電商平臺做信息撮合,賺取服務費,再往前發展成為一站式采購平臺,但盈利模式依舊大同小異。思貝克除了信息撮合降低企業成本外,更重要的是為企業提供低成本融資服務,扮演的則是銀行和中小企業之間的橋梁。思貝克通過分析中小企業客戶的采購數據描繪用戶畫像,作為貸款征信參考提供給銀行,幫中小企業取得低成本貸款,貸款又用于中小企業在思貝克平臺采購更多原材料,而思貝克則以貸款業務的服務費為主要贏利點。2016年,思貝克平臺共為幾十家企業提供了超過3億元金融服務。2017年4月,光大銀行與思貝克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為思貝克提供200億元授信額度,支持思貝克對中小實體企業的融資扶持。目前,思貝克平臺已有線上品牌產品300萬種,線下渠道拓展合作商近3000家。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思貝克平臺快速增長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以大數據云計算為驅動建立了“工業+互聯網+金融服務”的生態閉環,鎖定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在金融助推模式的帶動下,B2B電商資源將向頭部集中,預計明年將有頭部電商出現,2019年行業將出現大量并購重組。